房与家

北京市通州区规划的历史(90年代至今)

  通州位于北京东南部,东隔潮白河与河北省三河等地相连,南和天津武清区、河北省廊坊市等地交界。

  1993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年-2010年)》,通州定位为北京卫星城。已经开始透露成为北京未来行政转移区的“苗头”,北京对通州的功能定位已进行了20多年的探索。

  2004年修编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圈出了11个新城,其中要求重点发展通州、顺义、亦庄3个新城。当时的规划专家们就曾建议过在通州建设新的中央行[微博]政办公区,打造北京的“副中心”。

  2005年版的北京规划中,提出通州为“面向未来的新城区”。同时,在总体规划中提出在通州预留发展备用地,作为未来行政办公用地使用。“通州是承接中心城人口、职能疏解和新的产业集聚的主要地区,是东部发展带的重要节点,北京重点发展的新城之一,也是北京未来发展的新城区和城市综合服务中心。”总规提出,在通州预留发展备用地,作为未来行政办公用地使用。

  2012年6月,北京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落实聚焦通州战略,分类推进重点新城建设,打造功能完备的城市副中心,尽快发挥新城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

  2014年初,习总书记到北京视察时提出“结合功能疏解,集中力量打造城市副中心,做强新城核心产业功能区,做优新城公共服务中心区,构建功能清晰、分工合理、主副结合的格局”。通州建设全面提速。

  2015年7月10日至11日召开的中共北京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全面部署了北京市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路线图和时间表。《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和北京市贯彻意见中,这样表述:“有序推动北京市属行政事业单位整体或部分向市行政副中心转移”。至此,通州作为北京市行政副中心的“新身份”正式亮相。对于通州的定位和发展,会议透露的信息简明扼要:“聚焦通州,深化方案论证,加快市行政副中心的规划建设,2017年取得明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