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与家

最简单的小拱棚有什么类型?拱棚保温防冻方法有哪些

  一般的情况下小拱棚的高度在1.5米以下,宽度为13米,长度一般都在10米以上,小拱棚在建造的时候非常容易,而且成本也比较低,在盖上草苫之后,温度就会提升,但是因为空间比较小,所以适合种植育苗或者是一些矮小的作物栽培。那么最简单的小拱棚有什么类型?拱棚保温防冻方法有哪些?

  最简单的小拱棚有什么类型?

  (一)拱圆形小拱棚

  拱圆形小拱棚是生产上应用多的类型,也叫小温棚,主要使用毛竹片、竹竿、荆条或直径为68毫米的钢筋或薄壁钢管等材料,弯成宽13米、高1米左右的弓形骨架,各骨架之间用竹竿、铁丝将每个拱架连在一起:有的将拱架两端较深地插入土中,如果拱架很牢固,也可以不用把拱架连起来。在拱架上面扣上塑料棚膜,四周拉紧后将边缘用土埋好,棚膜上面再用压杆或压线将其固定,在小拱棚较矮、防风又好的情况下,也可以不用压杆或压线。

  (二)半拱形小拱棚

  北面有长度约为1米的土墙,南面为半拱圆的棚面:这种小拱棚一般为无柱棚,跨度大时,中间可设12排立柱,以支撑由于雨、雪及防寒保温覆盖物等所构成的负荷。也有的用钢筋、钢管做成一侧立、一侧半拱圆形的。这种小拱棚应为东西走向,有利于采光。由于这种小拱棚一侧直立,使棚内的空间较大,因此利于秧苗的生长。

  (三)双斜面拱棚

  棚面成屋脊形或三角形。棚架方向东西、南北延长均可,但南北方向的棚内光照均匀。这种棚适用于风少、多雨的南方:可以平地覆盖,也可做成畦框后再覆盖,形式多样。这类棚在脊的下方一般设有立柱,以支撑负荷。这种小温棚做成畦框后再覆盖或与半地下式的冷床相结合使用较好,否则在露地直接覆盖,两侧的空间过小,不利于栽植秧苗,有效的作用面积较小。

  拱棚保温防冻方法有哪些?

  (一)拱棚两侧设置无纺布

  拱棚两侧与外界接触面积大,热量散失最快。一般来说,最初出现冷害的位置都在拱棚两侧。因此,应在拱棚两侧覆盖无纺布、草帘等,可大大提升其保温性。尤其是东西向拱棚,北侧可以设置一层秸秆风障,减少空气流动,也可以减少热量流失。

  此外,菜农还要特别注意拱棚破损处的修补,确保通风口与地表不存在疏漏之处,减少夜间拱棚内外的空气流通。

  (二)设置套棚

  套棚膜是菜农最常用的保温手段,增加一层薄膜覆盖,可以提高棚内温度2——4℃。外界气温降低到8℃以下,拱棚内就应该增设套棚膜,尽量提高棚内夜温,促进蔬菜生长。

  增设套棚膜后要加强温湿度调控,尤其是通风变差后,容易产生滴水,棚内湿度大大增加,要注意加强喜湿的细菌和真菌性病害防治,如细菌性角斑病、软腐病,真菌性的灰霉病、菌核病、霜霉病等。菜农可以每隔3——4天用空气消毒片进行1次空气消毒,控制空气传播的真菌性病害传播;间隔5——7天,喷洒1次氯溴异氰尿酸、噻唑锌、噻菌铜等药剂,喷洒药剂时,茎叶与地面都要喷洒到,减少地表病菌扩散。

  (三)增强蔬菜自身抗寒能力

  蔬菜自身抗寒能力的差异,对延长蔬菜生长期非常关键。同样的植株,其抗寒性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天气、水肥等条件不断变化,在连续阴雨天等逆境条件下,植株光合产物不足,抗寒性会明显下降。无机盐、可溶性糖、氨基酸、核苷酸等,对植株的抗寒性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我们平时强调的培育壮棵,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加强有机产物的积累,保证植株充足的营养供应,维持植株抗性的稳定。

  植物对逆境的适应还受激素的调控影响。脱落酸、乙烯等生长抑制剂可以明显提高植株抗寒性,而赤霉素、2,4-D等生长促进剂则会降低植株抗寒性。近年来,甲壳素、海藻酸等功能性物质在蔬菜上的使用效果得到验证。甲壳素可以诱导蔬菜自身的生理变化,产生提高蔬菜抗性的物质。海藻酸等喷洒后,可以诱导花芽分化,提高蔬菜抗逆性,作用显著。

  寒流到来之前,菜农可以用全营养叶面肥、氨基酸和白糖或葡萄糖等养分,搭配海藻酸、甲壳素、乙烯等喷洒植株,可有效补充植物体的营养,提高逆境条件下的抗性。

  (四)加强寒流过后的管理

  寒潮过后,天气迅速转晴,棚内气温一般升高较快,要加强管理,减轻寒流对蔬菜的二次伤害。一是注意缓慢升温,这时菜农应提早通风,保持棚内温度平稳升高,上午温度不要超过25℃,保证蔬菜受害组织有恢复的时间。二是喷水增湿,晴天后通风早,棚内湿度下降快,待发现植株萎蔫时,应该立即向植株上喷洒温水,提高棚内湿度,减少叶片蒸腾作用强度。三是补充养分,喷水时,还可加入甲壳素、光合动力全营养叶面肥、白糖等,补充叶面营养,促进叶片功能快速恢复。

  以上就是关于“最简单的小拱棚有什么类型?拱棚保温防冻方法有哪些”的介绍,通过上文介绍相信大家已经知道了拱棚一共有三种类型,但是不管是哪种类型的拱棚都一定要做好冬季保暖和防冻工作,以免影响到里面的种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