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与家

郑州教育地产政策有哪些规定?如何解读?

  据了解,郑州现行的入学标准是“义务教育学校实行免试,就近入学,小学实行划片就近入学,初中入学在招生区片内,通过电脑派位,或以小学为单位整体调拨等方式进行”,是具有相对公平效应的,但具体的准则会有变动,部分区域还遵循户口所在地和实际居住地相结合的原则,所以如果被相关学校查出买房不常住的话,该学校就可以拒收。

  一、坚持公办学校免试、相对就近入学,确保每一个孩子都有学上

  郑州市义务教育免试、相对就近入学政策已坚持实行了18年。基本方法是,根据适龄儿童、少年数量和学校分布情况,合理划定每所公办学校的招生范围,首先确保符合条件的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公办学校学位。具有市区常住户口的适龄儿童,直接到划定的小学报名登记入学;小学毕业生以社区居委会为基本单位,相对就近升入初中。任何公办学校一律不准接收“择校生”,不准以考试或测试方式选拔录取学生。

  就近入学,郑州市主要以学生家庭真实住址为依据,学生家庭真实住址的确定,坚持学生随父母生活的原则,坚持以学生随父母生活家庭实际住址为准的原则,父母不在市区工作的随监护人。为确保公平、公开、公正,2013年郑州市又特别规范了小升初两个工作程序:一是规范小学毕业生家庭住址的确定程序,毕业生本人或家长填写就近入学报名登记表后,毕业生所在班的班主任、毕业小学、区中招办都要进行核查,每次核查结果向全体毕业生及家长张榜公布。二是规范相对就近入学方案的研究和实施程序,区中招办核准学生家庭住址和人数,然后市、区两级中招办共同研究分配方案,划定各中学的入学范围,最后各区中招办公布分配方案,同时用3天时间集中设点接受群众咨询和投诉。

  二、认真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统筹安排公办学校就读学位

  近年来,郑州市按照“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全日制公办学校为主”的原则,统筹安排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到公办学校就读,且门槛较低,只要具备以下证件即可:户籍所在地的户口本、父母身份证、居住地派出所开的居住证明、户籍所在地乡镇级人民政府或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准予在本市就读的证明,父母一方与用人单位签订并在劳动保障部门备案的劳动合同或工商部门办理的营业执照。目前,郑州市区义务教育接收非郑户籍学生入学总量为3万人左右,占入学学生总数的47%,91%以上在公办学校就读。

  2013年,郑州市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将提供更多便利:继续开辟绿色通道,入小学的学生家长可就近到任何一所小学进行登记,区教育局统一汇总,根据实际居住地,统一分配到相关学校;入初中的直接到实际居住地所在区中招办报名,统一分配到相关学校。报名时无法提供齐全证件者可以先报名,再补办有关手续。任何公办学校不得拒收已经由教育行政部门认定、分配的外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不得收取借读费。

  三、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更多的孩子提供优质教育资源

  郑州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一方面要解决“能上学”问题,另一方面还要在此基础上解决“上好学”的问题。从2002年开始,郑州市每年向社会承诺开工新建、改扩建市区中小学校30所。仅过去的五年就累计投入19.6亿元,在市区新建、改扩建了近70所中小学,今后五年已规划还要新建、改扩建中小学150所,总投资约60亿元。

  与此同时,为缓解优质教育资源不足问题,郑州市把市区84所中学划分为13个学区,学区内教师资源共享、教学资源共享,教育教学统一管理、考核评价统一进行。专门实施了优质教育资源倍增工程,通过“扩建挖潜”、“一校多区”、“强校托管”、“联合办学”4种形式,两年来使城区义务教育优质资源覆盖率从30%提高到了65%。与此同时,还投入4亿元为全市城乡中小学所有班级全部建起了“班班通”教学系统,加速了校际以及区域间的教育的均衡;从全国聘请了一批著名学者、专家、名校校长担任郑州市特约督学,通过对学校三年规划的评审和过程督导,促进学校的内涵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