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道变了,2亿人选择租房,结婚也不一定要房
最近关于租房的话题又热了,源于租房抵税的新闻,搅动了房东和租客之间的矛盾。房客为了省几百块,房东不愿意多交几百块钱,于是房东放话,如果敢叫自己提供信息,宁肯把房客轰走。紧接着税务部门站出来了,“建议房东与房客可以协商”。这是我见过的最“好”的建议,就好比你嫌房价高,建议你跟开发商协商降价一样。
除了房东,房客还有一大天敌,那就是丈母娘。面临高房价,买不起房是一件很正常的现象,尤其刚毕业没几年,家里又无老可啃,更没有6个钱包可用,所以很多人只能选择租房。而这些人又恰逢适婚年龄,自然就要面对丈母娘了。不少电视剧小说里现实中经常是这样的,高房价已经是不可承受之重,导致想要爱情却被房子给阻挡着。于是女朋友一定是建立在房子之上的,即使遇到开明的女孩子,丈母娘也不能放过你,没有房子,休想“娶我女儿!”有人把丈母娘比做丈母狼。
话说回来,这是哪一个人的错吗?是女孩的错吗?是丈母娘的错吗?更不是男孩子不努力的错吧!很多人总是拿安全感当挡箭牌,安全感到底是一种什么东西?在我看来,所谓的安全感并不在于房子的居住属性,而是房子的投资价值。女孩要房子,丈母娘也是不买房子不让嫁,他们真的有错吗?或许有错,但一定不是某个人的错。
女孩子在今天的现实背景下,为了拥有一套房子似乎也被大家所理解和包容。尤其是房价经历大涨行情以后,回过头来再看,很多人还不忘调侃一下。那些当年被丈母娘逼着买房的女婿们反倒是看开了不少,甚至放声感谢媳妇和丈母娘,如果没有当年那一冷眼,恐怕到现在更加买不起房了。就好像有人说过一句,这些年就房产中介没骗过我。他们说的都是戏谑的话,半带调侃,半带那么一点点小自豪,又透着那么一股悲戚戚的小现实意味。
说白了,多数丈母娘当然不是说希望女儿嫁给房子,而是在信任危机缺失下,房子成了最起码的防线,多数丈母娘要房子一定不是冲着房子本身的安全感来的,而是把房子当作一种资产来作为筹码的。现在动不动就说,万一将来婚姻或爱情有什么变故,自己的闺女就会什么都没了,所以,房子成为维系感情的最基本底线,所以房子早就不是房子,房子意味着资产,房子意味着金钱。如果爱情婚姻得不到,至少还有钱。
我们都还记得,去年,央视名嘴白岩松在节目中表示,“你傻啊,只要有可能当然要买房啊,怎么能租呢!为什么这样说啊,因为租房相当于肉包子打狗,刷刷往外扔钱;那买房子呢,买房子是肉包子都能变成狗,它会升值啊!”说到底还是因为房子赚钱,根本不是住的问题。
扯得有点远,但丈母娘依然是主角。曾经无房不嫁的丈母娘难道也随行就市改变观念了?
贝壳租房发布报告称,2018年租房人群近2亿,一半丈母娘接受结婚租房,2018年,租房成一线城市年轻人新常态,并开始蔓延至“新一线”城市。成都、杭州、南京租房量均同比增长超5%,西安租房量更是翻了11倍。“丈母娘经济”正在改写,近半受访者“完全接受”结婚租房。另外,男性接受结婚租房的比例远高于女性。
任何调查解读都需要理性倾听,那不一定代表现实。比如说大家在调查中总喜欢说好听的,实际中就要大打折扣,调查仅做参考不代表真相。如果近半丈母娘能接受结婚租房,那可真是社会的一大进步。
但是随着房地产大局已定,丈母娘们的心态也一定会有所改变,但不会那么快的。房价高高在上,这是常态,但改变的是房价不再大涨,不会大起大落,这也就决定了我们没必要再恐慌。另外,从国家的政策引导来看,租房市场一定会成为非常重要的住房形式。
在房子是用来住的而不是用来炒的这个定位下,我们的调控思路变了,不再一味调房价,在住房供给上也进行了升级化。住房供给表现在土地供给上,土地不再垄断,集体建设用地也将入市,成为住房市场的重要补充力量。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最终实现人人住有所居。
我还记得面对结婚难问题,团中央还曾经发话:将帮助大龄未婚青年找合适伴侣。大龄未婚是中国青年迫切关注的重大问题,共青团将帮助大龄未婚青年找合适伴侣:一些功利化的婚恋观和落后的婚姻习俗,对青年的婚恋有影响。这就意味着很有可能就会让房子这个大大件被拉下神坛。当然很难很难。但是有了希望。
北京公积金中心就在放宽租房提取公积金条件,职工本人及配偶在京无自有住房且租住商品房的,无需再提供租房合同和发票,只需证明名下无房即可。每人每月最多1500元。很明显,租房时代即将来临。但说租房时代来临绝非让所有人都去租房住,而是说市场更成熟更规范,观念也会更超前。当然人人都不买房,你租谁的房子?所以,干什么都不要跟风,而是没必要像过去什么都去抢。
总之,对于半数丈母娘接受租房结婚的调查,大趋势我信,也坚信将来一定会有颠覆性的改变,租房可能会成为我们未来主动选择的生活方式,而不是被动接受。但是这种改变也不可能那么快,这需要5-10年的一个意识渗透。无论如何,我们不能忽略了这2亿租房群体的感受,不能让他们看不到光明和希望,毕竟这不是因为他们不努力而选择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