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与家

父母资助买房,夫妻离婚如何判房产归属?

  在婚姻中,房产往往是夫妻财产中最值钱的一部分。当夫妻关系破裂走向离婚时,如何分配这些财产成为了一个棘手问题。特别是,当房产是由父母出资购买的,这个问题就更加复杂了。

  如果是一方的父母出的全款,并且房产证上只登记了这一方的名字,那么常规来看,这样的房产在离婚时会被视为个人财产。这意味着,另一半通常没法分到这部分财产。

  当然,如果双方的父母都有出资,无论是全款还是首付,而且房产证上登记的是双方的名字,这种情况下房子就是夫妻共同财产了。离婚时,这种房产应该按出资比例或者双方协商的方式来分配。

  有些情况下,一方父母可能只是出了首付,而夫妻双方在婚后共同还贷。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房产可能最早是登记在出首付那一方名下的,但离婚时必须要对共同还贷的部分,以及对应的房产增值部分,进行一些经济上的补偿。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七条【离婚时的处理】规定: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

  如果在购房时父母和子女之间有明确的约定,比如说是赠与某一方,那么这份财产在法律上就认定为个人财产。如果没有明确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就需要按照民法典的相关规定来处理。

  在实践中,每个案件的情况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具体的处理方式会根据地区的法律规定、法院的判断以及夫妻双方的具体情况来决定。不过,了解这些基本原则可以帮助我们在面对离婚和房产分割问题时,有一个基本的法律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