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与家

租房如何快乐?需要融入感

  文青女一号

  姓名:黄蓉

  职业:影评人

  我在南昌租的第一间房子,是城中村一个空荡荡的小单间。进门的那面墙,一处石灰拱出来,形成圆盘大小的山包,几道深浅不一的裂纹,似乎时刻要将它瓦解。靠墙的那橙色书桌看起来不错,可等我靠上去后,它却立即以嘎吱嘎吱的响声表示抗议。但我还是住了下来,因为房租,一个月租金才350元。另外,我也有足够的自信,能够将房间“装修”的温馨怡人。

  就像当时正播的《毕业时刻》里的徐默涵一样,我目标明确,动力十足—如果改造好了这个陋室,我的生活也就会随之焕发光亮。于是,我和闺蜜一边哼着小曲,一边在墙上贴满淡紫色印有蒲公英纹的墙纸,窗帘也被我换成了米白色。在解放路“游荡”半天后,一个精致的书架到手,我把它放在床头,上面摆满一排排、一层层已看或还没来得及看的书。那是2011年。

  一番折腾之后,这个空间逐渐丰富起来,但又总感觉缺少一样什么东西。发现,从房东爷爷的去世开始。

  那天凌晨两点,我刚刚准备睡觉,突然,天花板上一阵沉重又忙乱的脚步声轰隆隆地响起,接着传来几个女人的哭声。响动一直断断续续。天亮后,我才听说房东爷爷过世了。想起一个月前,在午后的楼顶,房东爷爷亲热地和我聊天;自己已经颤悠悠了,还硬要帮我腾地方晒被子。我突然想去给老人家磕个头。跪在他榻前,老人的儿子赶忙凑到他耳边,用颤抖的南昌话介绍。大意是说,这个小姑娘来看您,您要保佑她。我再也无法止泪,一种久违的家的感觉升腾开来。

  后来,我陆续搬家过两次。但是,不管搬到什么地方,我总会寻找一样东西—融入感。

  这好比我一直努力以异乡人身份融入南昌这座城市,方向就是以心换心。比如,探望创造了生命奇迹的高位截瘫男孩熊智聪,陪他过生日,分享他高中校园的乐事和苦恼。比如,与年近80岁的黄奶奶一家感受简单的幸福:老两口带着3个智障的儿女,以及3个健康活泼的孙子女挤在40平方米的南昌化工厂宿舍里,她们充满欢乐和希望。比如,在公益交流中,感受各种温暖纯粹的亲友情……

  前不久,我参加了《丰城通史》编著人毛静老师主持的一个文化沙龙。我们谈到城市融入的问题,他一语中的—你来或走,南昌城就在这里,要真正融入这座城市,靠的还是心与心的交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