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与家

商品房如何取消公摊?按套内面积计价对消费者有什么影响?

  最近,关于“公摊面积”的话题再次被人们刷上热搜,有政协委员建议,应取消商品房公摊面积。我们大家都知道,所谓的“公摊面积”,其实看不见摸不着但购房者却要为之付出真金白银,在市场中,很多人都苦其久矣,那么商品房要如何“取消公摊”呢?

  从建筑设计和居住环境的角度来考虑,公摊面积理论上是一个必然的存在,但由于在诸多环节实行以房屋建筑面积为依据,确实增加了发生纠纷的可能性。从与国际接轨,以及预防更多纠纷的角度,有人建议相关政府部门应该尽早推出措施,规定在房屋交易环节和持有环节,相关税费的计算应以套内面积为主要依据,这样能帮助购房者更清楚了解一套房子的实际使用面积到底有多大,进而做出相应的决策。

  从地方上的实际做法来看,当前也有城市采用套内面积计价。2002年6月,重庆人大常委会通过了《重庆市城镇房地产交易管理条例》,以地方法规的形式,首次对商品房的计价方式作出明确规定和要求:商品房现售和预售,以套内建筑面积作为计价依据,商品房买卖合同及商品房权证应当载明共用部位及设施。不过,除重庆之外,当前房屋销售环节采用套内面积计价的城市寥寥无几。

  商品房计价按套内面积计算对消费者有什么影响?

  商品房建筑面积=套内建筑面积+公用分摊面积。建筑面积包括公摊面积和套内面积,我国普遍以建筑面积进行计价。一般来说公摊面积占商品房建筑面积的10%-30%。

  公摊面积缺少标准、管理混乱,导致无论在精装修还是计算物业费、取暖费时,都存在明显多征的情形。装修不会装修到公摊部分,取暖也不会取暖到公摊部分,但在收费时,公摊面积却一分不少,这显然是不公平的。

  更大的问题在于,由于公摊比例本身并不透明,到底哪些应该公摊、哪些不该公摊、有多少属于公摊部分,也存在很大模糊空间。这就给了开发商暗箱操作的空间。

  更重要的是,这一模式还让名义上的房价,在统计数字上显得更低一点。包含公摊在内的建筑面积明显高过实际套内面积,这在某种程度上拉低了数字上的房价。

  而随着房屋精装修政策乃至未来房地产税出台,购房者遭遇到的问题还将进一步加剧,产生的各类矛盾也将愈发尖锐。

  无论是出于规范房地产市场的需要,还是基于维护消费者权益的角度,商品房按套内面积计价都是大势所趋。

  1、取消公摊面积,让住房和房价都变得更加透明。所见即所得,住房实际大小一看便知,开发商从此失去了借公摊比例上下其手的弹性空间,购房者也能对房子的情况也能一目了然。

  2、取消公摊面积,能切实遏制收费乱象。精装修,并没有装修到公摊面积空间;取暖费,也没有取暖到公摊空间。而这些过去都是以建筑面积计费,显然存在多收费的情况。如今,从建筑面积回到套内面积,正是拔乱反正之举。

  3、取消公摊面积,不会显著改变房价。实际房价该是多少还是多少,并不会因为计价方式变化而发生变化。相反,那些过去公摊比例过高的房子,恐怕不能与公摊比例过低的房子,继续维持相同的总价。

  4、没了公摊面积,要谨防开发商转而偷工减料、压缩公共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