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关注分配公平,五险一金有下调空间
提高民众获得感,是2016年两会热议话题之一。3月16日,十二届全国四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会见中外记者并答记者问表示,可以适当调整“五险一金”缴存比例,让职工多到手一些现金。
“五险一金”中的“一金”特指住房公积金,缴纳数额高。我国的公积金制度是1994年起开始建立的,截止到目前,共有1亿缴存职工通过使用住房公积金解决了住房问题。当然,这是一项新制度,在实施的过程中也逐渐显现出了一些问题,其中缴存比例、保值、管理透明等问题为社会所关注。
公积金制度是为了保障“职工较快、较好地解决住房问题”,从其特点来看,既有其强制性和普遍性,也有明显的福利性。官方数据显示,自公积金管理制度出台以来,全国有2.17亿人参与了这项制度,缴存的资金8.95万亿元,有5.33万亿元贷款,提取的是4.88万亿,已有1亿缴存职工通过使用住房公积金解决了住房问题。
但是,在制度实施过程中,仍存在诸多备受诟病的问题,比如多年来存在的“住房公积金使用难、门槛高”的问题。回到公积金的本初角色来看,职工之所以对缴存有所期待,是希望以此获得住房购买和消费方面的融资优惠,作为一项社会公共服务的体现——获得住房公积金个贷是缴存职工的基本权益。它首先必须恪守的便是公平性原则。换句话说,这项公共服务既要在面上应尽可能体现广泛的普适性,也要在缴存比例设置、缴存范围等具体设置上,体现出可能的公平,毕竟来说,这是关切着公共资源的再分配。
除此之外,我国养老保险总费率28%(单位缴费20%、个人缴费8%)、医疗保险8%(单位缴费6%、个人缴费2%)、失业保险费率2%(单位个人比例各省自定),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由单位缴费个人不缴,工伤保险平均费率为0.75%,生育保险的平均费率为不超过0.5%。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养老金费率处于全球高水平之列。几项算下来,企业表示负担偏重,职工到手的可支配收入也比较少。
除了“五险一金”,通过调整个税,增加职工到手收入,是每年两会热点议题。例如此前受到广泛关注的房贷抵扣个税提案,在今年两会中也有多位委员提出。建议增加诸如家庭赡养、开支等抵扣,对个税进行按月预缴、年度清缴的办法,以有效避免月度收入波动,保障个税和社保制度更加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