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科技住宅的认识存在这些误区吗
有人认为,科技住宅不过是开发商为了营销效果而玩的文字游戏。实际上,科技住宅绝不是开发商自封的,它是受国家主管部门管理,需要专门做可行性报告和技术方案,得到国家有关主管部门的评审批复才行。当前,人们对科技住宅的了解尚不深入,依旧存在很多误区。
误区一科技住宅=智能住宅
说起科技住宅,很多人首先想到比尔•盖茨的那座高智能化大宅。在这座集成了顶尖科技的大宅中,地板成为巨大的传感器,每一道通道口成为信息处理中枢的信息采集处,智能控制系统的触角无处不在,严格按程序处理每一件事物。同时,比尔•盖茨还可以随时通过遥控终端控制这个系统。
诚然,这的确属于高科技住宅,但科技住宅并不简单的等同于智能化体系上,更体现在建筑中。装修中,从基本建筑原材料的选择到建筑结构的改变,从能源体系的提升到每一滴水的充分利用……真正的科技住宅,应该体现在居住细节上,体现在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上。
误区二科技住宅=高成本
也许是市面上打着科技住宅的项目居高临下的价格,让很多消费者误以为科技住宅就等于高成本、高售价,实际上并非如此。
科技住宅的核心是环保、绿色、生态、可持续性,为了体现这一核心,必然会使用新材料与新技术,相对于普通住宅技术的含量会更高些,成本会有所上升。但另一方面,这样的住宅还提升了居住舒适度,大大降低了居住能耗,多付出的投入在未来的居住生活中将会很快节省下来。
建设部有关部门的资料显示,如果按照国家颁布的新的节能规范建造科技化节能住宅,每平方米将比正常造价高出100元左右。从表面看成本提高了,但实际上,通过日常所节约的各种能源,一般在业主住进节能住宅5年后,就可以收回为住宅节能额外支付的建筑成本。
另一方面,随着科技住宅的推行,当科技成为住宅主流,大量应用时,新材料新技术的研发使用成本也会大大降低,从而进一步降低使用者的支出。
误区三国内的技术不过关
相对于欧洲、美国、日本等国家地区,国内科技建筑发展得的确比较晚,但这并不等于国内现在拥有的技术还不过关。国内对墙体改革的调查研究开始于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以来,新型墙体材料和高保温材料不断涌现,混凝土空心砌块、聚苯乙烯泡沫板等材料,在建筑节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建筑外墙外保温技术系统日益成熟并在工程中有了广泛应用。
再例如门窗系统,门窗传热系数的高低,决定了能耗的高低,要降低能耗,就必须提高门窗的热工性能,增加门窗的隔热保温性能。近20年来,国内外窗玻璃产品及工艺水平迅速发展,中空、充气、LOW-E玻璃、塑钢型材、钢化玻璃等取代了传统的钢窗和铝合金门窗,大大提高了节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