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与家

“零公摊”?没想到你竟是这样的公摊面积!

  明明买的是套100㎡的房子,却不得不做好在收房时就会“缩水”的心理准备。殊不知,若房子缩个20㎡,按照每平1w的单价来算的话,这就是20w,瞬间感觉一个首付钱白打水漂了是吧?

  大家莫慌,其实,这个钱没打水漂,你可以理解为,你把这笔钱用来买你每天都用得到的“服务”了。是了,它就是本期话题——公摊面积。

  一、什么是公摊面积?

  在买房子的过程中,公摊面积算是一种神奇的存在,它是指由整栋楼的产权人共同所有的整栋楼公用部分建筑面积。无论是多层、高层还是商品房都有公摊。公摊面积越大,得房率就越低,反之,则越高。

  简单来说,公摊就是不属于你私有,却还要掏钱的面积。

  举个例子来说明好了,假设你想买一套100㎡的高层住宅,这个100㎡其实是指建筑面积+公摊面积。假设这套房的公摊比例是20%,那么就有100㎡*20%=20㎡的公摊面积需要扣除,剩下的才是你家的套内面积。那么问题来了,这扣除的部分究竟摊到哪了呢?

  总的来说,除了每家用户实际占用的套内面积以外,该栋楼内的其余面积都属于公摊面积。

  公摊包括:电梯井、管道井、楼梯间、设备间、保安室、变电室、过道走廊、公共门厅、过道、共用墙体等等。另外,还包括单元与公共建筑之间的分隔墙、以及整幢楼服务的管理用房和公共用房的建筑面积。

  注意,此处需要划重点,这些地方不能计入公摊面积:仓库、地下车库、供暖锅炉房、作为人防工程的地下室、售房单位自营、自用的房屋、管理用房等。

  二、公摊面积怎么算?

  既然公摊是自己花钱买的“服务”,那么这个钱(公摊)的多少,到底是怎么算出来的呢?因为一栋楼内的户型多种多样,因此公有面积的处理原则一般按各户房屋建筑面积比例进行计算分摊。

  它的计算方式就是:首先用需要分摊的公用面积之和除以各套内建筑之和,就得出了一个分摊系数,之后再用各套户型的建筑面积去乘以分摊系数,就得到了每套房子需要分摊的面积。

  也就是说:

  1、在大多数的情况下,6层以下的住宅公摊系数5-8%算合理;7-11层的住宅公摊系数8-15%算合理;12-33层的住宅公摊系数15-25%算合理。因为楼层越高,电梯数量及其大小、消防通道面积和承重墙体投影面积都会增加,导致公摊增多。

  2、房子面积较大的需要分摊的面积也相应较大。当然,反之房子面积较小,需要分摊的面积也较小。

  三、关于公摊的误区

  1、公摊面积是越小越好吗?

  因为公摊的存在,会导致自己得不到想象中的大空间,那这样是不是就说明我们就应该认准公摊面积小的楼盘去买呢?

  其实,不是的,除非你是高层换洋房,或者洋房换别墅。不然的话,在同一级别的情况,比如同为高层,就没有必要说哪个楼盘公摊特别小了。

  简单点来说,就是公摊越小越好是个误区。如果公摊面积太小,则公共空间小,美观和居住舒适度上有一定的影响,可见公摊并非越小越好。

  2、那市面上那些“零公摊”是什么?

  当然,这只是开发商的包装而已。其实它只是将赠送了的露台、飘窗之类的面积与公摊面积“相抵”,这样一进一出,就变成了所谓的“零公摊”。

  要注意的是,赠送面积不属于产权面积。开发商通常不会将赠送面积写入购房合同,购房者交房后遇到赠送面积“缩水”的问题,由于没有合同约束,就很有可能失去与开发商据理力争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