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们的世界,铁三角耳机煲机方法
在我们尽情享受音乐的同时,一个舒适耳机一定是必不可少的,铁三角耳机正是可以满足大家这样要求。但一款好的耳机并不代表就拥有完美的音乐的。好耳机还是需要煲下的。下面随小编看看铁三角耳机煲机方法吧。
铁三角耳机煲机方法
关于煲耳机的讨论的确是老生常谈了,网上相关的言论不少,但对有经验的烧友来讲,煲机实在算不上什么高深的话题,用不着故弄玄虚,类似的问题我也回答了不少,且把我个人的心得详细说一下:
先解释一下煲机的定义:通俗意义上讲,煲机(源自英文Break in)就如同开处,就是让新的音响器材连续工作一段时间,以使其充分发挥性能、改善音质,就如同发动机的磨合。这一点很多人都知道,但大多忽视了一个情况,煲机并不存在普遍性,并非对所有的耳机或音响器材都有效。有些耳机非煲不可,过程前后的效果可以令你大吃一惊,此类耳机多为中高档,可靠性也有保证,本身素质不错,技术指标优异,声音平衡、解析力、速度均佳,只是少了一份感情和音乐味儿,感觉放不开,放音似有一层云翳,就如同大梦未醒一般,这种耳机铁定要煲的。若是山寨版的低端耳机就没这个必要了。可靠性差的耳机,反而会越“煲”越烂;不过据你你的描述,这款耳机连续使用一旦时间后,想必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还是有煲的价值的。
煲机最好用比较均衡的音乐类节目自然去煲,能用你平时惯听的Sound更好,不必恪守什么固定的“煲机金曲”或者“神曲”,【若你坚持,这里推荐诸如柴可夫斯基《D大调第三交响曲》(1875年)《E小调第五交响曲》(1888年)或者班得瑞系列中层次比较丰富的音乐;其实还是遵循一个音频均衡,音域宽广的的基本原则,只要能满足这些,选用流行音乐也未尝不可】音量也不宜太大,比正常使用时稍高即可,毕竟煲机本质上是种设备由生产线到日常应用的一个过程,过分暴烈的动作反而可能造成硬伤,适得其反。一般持续到48-70小时【不易推动的可酌情延长,一般200小时一下足够了(仅供参考,具体视效果而定)】,期间有一到两次间歇使振膜略作恢复即可。而且,完全不必太恪守一个如同流水线般得流程,说白了,煲机就是一个加速老化的过程,过分的拘泥得到的只是心理上的安慰,那些言之凿凿的手把手的煲机教程同样只是作者为了迎合小白的这种心理主观杜撰出来的,同样是很主观的数据,且往往因为过分确切而失去针对性,反会适得其反。hifi本是个很随性的欣赏习惯与爱好,需要自己反复体会和把握的,太过刻意与机械岂不失去了其本意?
网上还有两个说法,一是煲机并无必要,自然听就好;还有说煲机要用频率均衡且能量较大的白噪声(就是那种电台没有信号时连绵不绝的滋滋声)。两种论断都有些矫枉过正,对好的器材来讲,正常使用时间久了同样能起到煲机的效果,但是没了那种一鼓作气的“煲”的过程,断断续续,强度又不高,难免要耗费更长时间。十天半月过去,耳朵已经被耳机缓慢而又间断的渐变刺激的麻木。若体会不到煲机前后的那种微妙的反差,岂不是少了一项乐趣?至于白噪声一说,快者快矣,却“煲机”那种不紧不慢持续的文火漫炖的的韵味与妥帖感,可谓之“煮”机或“炸鸡”,既然心急,不如直接买那种快餐耳机的好。
总之,煲机是正确使用中高端耳机前的一项步骤,其效果主要体现在高频圆润度,低频控制力,细节表现等诸多方面,是由机械声开始倾向音乐声和自然声的过程,过程也并不复杂,只要把握适度,一般会有成效,甚至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不同的耳机素质迥异,具体需要时间有长有短,更有不少耳机对“煲”并无反应,并非天下万机一“煲”便灵的。,具体情况还得自己判断,总有个逐步了解的过程的。听得多了,眼界也就高了。
一家之言,但愿能对你有所帮助。
煲机还是分为舒筋、通络、习武、打擂、出道五步为好。以耳机为例:
1、舒筋——使用正常听音强度三分之一的音量驱动耳机12小时(用100~15000Hz/5s扫频信号更好);
2、通络——使用正常听音强度三分之二的音量驱动耳机12小时(用50~18000Hz/3s扫频信号更好);
3、习武——使用正常听音强度驱动耳机72小时(用20~20000Hz/2s扫频信号更好);
4、打擂——使用正常听音强度三分之四的音量驱动耳机24小时(用18~22000Hz/1s扫频信号更好);
5、出道——进入正常使用阶段。
第一步:指拿到一个新的耳机,需要通过煲的方法来使振膜松动不紧蹦。大家知道一般的耳机都是动态开放线圈的,其发声的原理是线圈发出大小不等的磁场,从而推动振膜,利用振膜的振幅而发出声音。(此原理不适用于静电耳机)也就是说,声音的最终形成是由振膜振动而发出的,我们常说的煲耳机也就是指的煲耳机的振膜。
新的耳机振膜就像一根没用过的橡皮筋一样,弹性不够,行程太短。如果我们在这个时候就用大音量听一些重金属,最终的结果肯定是破音了。第一步煲机的目的也就出来了:通过人为的方法让耳机的机械系统的一个迅速老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