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田为缓解紧张学位,试行“5+4”模式衔接小初
日前,福田区教育局推出新举措,探索“5+4”的“小初”牵手新模式,即小学6年级的学生提前到对应的初中就读,形成“小学读5年,初中读4年”,在缓解小学紧张学位的同时,推进小学和初中的无缝衔接。目前,“5+4”模式已在深圳一些学校,尤其是九年一贯制学校试行,此举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有专家指出,不管是“6+3”还是“5+4”,都是一种形式而已,推进小学和初中的无缝衔接是一个系统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相关的教学管理、课程改革要跟上,不能只重形式不重内涵。
深圳已有部分学校开始探索“5+4”模式
据了解,“5+4”模式并非深圳首创,北京、上海、湖北等省市很早便推行了“5+4”模式改革,与福田区缓解小学紧张学位不同,其初衷是为了探索小升初的更有效衔接。早在2004年,上海便在义务教育阶段全面实行“5+4”模式,引起了社会强烈的反响。
正在进行小初牵手模式探索的福田区侨香外国语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校长聂俊青表示,现在很多家长面临这样一个困惑:孩子小学成绩很好,一上初中反而成绩不好了。其中一个原因便是不适应突然加重的学业,如果能够在6年级的时候提前了解初中生活,做好心理准备,对于学生和家长都将事半功倍。目前,侨香外国语学校的小学6年级开始进行小学和初中课程融合,由小学和初中的老师共同授课,发挥6年级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初中课程打好基础。据了解,侨外将在明年深入推进小初牵手模式,将6年级的学生和教师,从教学、作息时间等方面全部纳入到初中进行管理。
与福田区侨香外国语学校相比,坪山实验学校试行“5+4”模式已有两年多的时间,早在2013年9月便开始实施。“首批学生目前已在学校上9年级了,他们的综合素养等方面明显比没有经历这种改革的学生要强。”坪山实验学校校长王君健告诉记者,学校将6年级的教学、教师、课程等纳入到初中进行管理,将6-9四个年级的课程进行了整合,一些初一的课程放在6年级上,同时把部分6年级的课程挪到初中。王校长认为,“5+4”模式特别适合在发达城市推行,孩子的身心和认知能力的发展都比偏远山区的孩子超前,将6年级的孩子纳入初中管理,与初中生同步,在孩子的思维方式的培养上有利于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更好地适应初中的生活。
九年一贯制学校有利于开展“5+4”模式
“‘5+4’模式的关键是做好小学和初中的衔接,九年一贯制学校有天然的优势。”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特聘专家、深圳市督学禹明认为,然而,在深圳这种优势并未得到充分地发挥,九年一贯制的核心是“一贯”,由于招生学区不同,这些学校的6年级的学生并非直升到7年级。
国家中小学督导评估专家、深圳市督学杨坚同样认为,由于“一贯”打了折扣,使得这些学校在推进小学初中衔接的过程中,决心不够坚定,“5+4”模式实际上是让一部分的课程提前,同时另一部分的课程得到延长,使得小学和初中之间较大的跨度给孩子充分的时间适应。但如果学校6年级和7年级都不是同一批学生,这种衔接又从何谈起呢?
值得庆幸的是,福田区已在福田区侨香外国语学校、石厦学校、黄埔学校、彩田学校、翰林学校以及南华学校等6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实行小学毕业对口直升的政策。福田区侨香外国语学校的“5+4”模式小学和初中衔接的探索,正在自福田区实施小学和初中牵手直升后开始的。
“5+4”模式是系统工程课程和管理都要跟上
经历过“5+4”模式改革的市民小熊,是在湖北省十堰市上的小学和初中,“当时十堰市也有部分学校在做‘5+4’模式的探索,我读完5年小学后,就到了另一所学校读初中了。”小熊说,由于相关的配套没有跟上,教辅材料也不好找,初中的排名前列年特别不适应,由于初中多出了一年,整个初四就在复习应考了。
为此,在禹明看来,“5+4”模式不是一个简单地缩短小学上学的时间,而应该是一个系统的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应该从教室的扩容,教材课程的改革以及到教师的培训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地研究。杨坚同样认为,推行“5+4”模式,相关的教学研究要跟上,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从儿童到少年角色的转换。
“‘5+4’模式不能只注重形式,也不能单纯地当成了腾出小学学位的手段,这样做远远不够。”王君健说,深圳不妨以此为契机,更好地做好小学与初中的衔接,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角度出发,为孩子提供更高质量的义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