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与家

“不新增建设用地”什么意思?会影响买房吗

  近日,有权威媒体发布消息称“京津冀五年内不再新增建设用地”,虽然只是土地方面的一个消息,但是有很多买房人慌了,这是否意味着房子更少价格更贵了?

  京津冀土地利用规划:原则上不安排新增建设用地

  据国土资源部消息,国土部与国家发改委已联合印发《京津冀协同发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5~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提出,将通过建设用地“减量瘦身”,倒逼城市功能提升,不再安排新增建设用地,鼓励将存量建设用地转化为生态用地,北京顺义东部等13片耕地,将划入永久基本农田。

  据了解,《规划》划定了减量优化区、存量挖潜区、增量控制区和适度发展区,明确了各区土地利用原则和利用导向,鼓励将存量建设用地转化为生态用地,而存量挖潜区不宜再进行高强度大规模建设,区域建设用地以存量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调整为主。增量控制区不宜进行大规模开发建设,重点保障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用地,控制区域新增建设用地。

  此外,将从轨道交通、公路网、机场、交通综合枢纽、港口体系等几方面,保障交通一体化发展用地需求。

  虽然政策一出,很多专家都出来解读,但是多是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去说,并没有解决购房者心中的疑问。今天,购房指南就来说说,这个“不新增建设用地”究竟是什么意思?会不会影响买房。

  首先,什么是新增建设用地?

  根据国土资源部去年制定的加强土地调控、严格新增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的政策,省级政府向国务院报批项目用地,需与国家发改委沟通,项目审批机关还必须就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划布局、市场准入标准以及审批、核准程序是否完备和合规做出说明。

  这次的政策和以往控制新增建设用地一样吗?

  其实2014年国土资源部第61号令,发布《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规定》也曾对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进行规范和引导。当时,国土部规划司司长董祚继曾解释称,生活用地、公共基础设施用地不仅不在这个范围内,而且还会优先保障,比如房地产用地,2014年还将增加。包括500万以上人口特大城市还要增加,而且是主要增加的地方。

  这次可以说是较以前又有了新的进步。根据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史育龙的说法:原先的用地方式主要是一种低附加值的产业,单位用地的产出实际上是偏低的。通过控制用地反过来可以促使它更集约,产业逐渐由低端走向高端。

  而且,这次政策的较大不同是,这次在是京津冀一体化的基础上提出来的。需知,廊坊住宅用地控制的逻辑由来已久,河北省政府向各地下发的《关于化解房地产库存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中则更进一步提出:“加强北京周边房地产管控……按照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高级城市群要求,合理确定城镇功能定位,划定生态隔离空间和建设用地增长边界,优化用地布局结构。”

  那么最重要的问题,也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来了。

  房价会因为“不新增建设用地”而上涨吗?

  没有新增建设用地,必然导致环京楼市的住宅用地供应以及相应的房屋供应量将大幅压缩。换句话说,环京楼市未来的一个主要问题是供应量短缺。

  一方面,住宅用地及房屋供应量大幅压缩,另一方面,京津冀一体化之下,北京外溢人口加速向环京城市转移。可以预料,京津冀一体化之下,廊坊等环京城市的人口增长趋势,中短期不可更改。

  人口的增长,意味着住宅需求量的增长。在供应端压缩与需求端增长的矛盾之下,未来,环京楼市的供应矛盾将加剧,比如燕郊后续已几无新房供应。在此情况下,排除短期的盘整外,中长期看,房价的增长曲线必是“涨”字当道。

  那么,既然是这样,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还是要说说北京周边的房价上涨。现在大家所看到的房价上涨,其实是无序的,后果可能很严重。

  在一定程度上,北京周边无序的过度投资炒作和投资,确实是因为地方政府的合理目标设定及监管不到位。比如燕郊,开发商频频以工业用地或商业用地、科研用地等非住宅用地拿地后更改土地属性,以建楼套现,已导致燕郊成为名符其实的“睡城”。

  存量建设用地在结构上应该保障重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以引导人口产业合理集聚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而《规划》内容的制定,是对京津冀地区特别是环京地区目前的监管不到位以及疯狂投资的纠偏。是强化土地供应管控,防止各种名义的乱圈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