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中全会知识帖:历届“五年计划”回顾
“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主要是对全国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从1953年排名前列个五年计划开始,已经编制了十个“五年计划”和两个“五年规划”,还有正在实施中的“十二五”规划。
一五计划(1953~1957):工业增速超英赶美
“一五”计划的制定历时5年,数易其稿。1955年7月,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一五”计划。颁布时计划涵盖的时间已经过半。其确定的一项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大型建设项目(以下简称“156项”)为中心、由694个大中型建设项目组成的工业建设,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
二五计划(1958~1962):大跃进大倒退
“二五”计划大起大落,历程曲折。“二五”计划作为党中央的建议,在1956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上通过。此后,由于指导方针的变化,各年度的计划数字不断大幅调整变化,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正式文件始终未能颁布。
三五计划(1966~1970):三线建设备战备荒
“三五”计划本应在1963年到1967年实行。1962年,中共中央曾设想“三五”计划主要是调整和恢复国民经济,但毛泽东提出,1963年至1965年作为过渡阶段,继续调整打下底子,从1966年起再搞“三五”计划。由于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突如其来,正式的“三五”计划没有来得及形成。
四五计划(1971~1975):严重失控调整战略
“四五”计划最终仍以“草案”的形式印发。
在国际紧张形势和国内“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下,“四五”计划盲目追求高速度和高指标,导致上世纪70年代初期国民经济出现了“三个突破”的严重失控现象:职工人数突破5000万人,工资支出突破300亿元,粮食销量突破800亿斤。
五五计划(1976~1980年):新跃进大转折
“计划赶不上变化”。“五五”计划实施期间,跨越了由“文革”至粉碎“四人帮”及拨乱反正的重大历史转折,致使计划的制定与实施亦随之变化。其制定开始于1974年,没有独立的文本,包含在《1976~1985年发展国民经济十年规划纲要》之中。此纲要直至1977年12月才被下发,“五五”计划缩水仅剩3年。
六五计划(1981~1985):走向改革开放
“六五”计划是拨乱反正后的排名前列个五年计划,是在“文革”后认真总结长期社会主义建设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按照中央提出的从1981年到20世纪末20年内力争实现我国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的战略部署制定的。“六五”计划的编制时间比较长,最初是作为《l976~1985年发展国民经济十年规划纲要》草案的一部分,于1975年、1977年两次进行编制。
七五计划(1986~1990):改革闯关治理整顿
“六五”后期,从1984年第4季度开始,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消费基金增长过猛,货币发行过多,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经济过热。这些也成为“七五”开局的基础条件。经济过热局面成为整个“七五”期间不得不认真对付的难题。
八五计划(1991~1995):小平南巡改革潮涌
“八五”计划是在20世纪80年代国民经济高速增长和治理整顿经济环境的背景下制定的,最初要求保持6%左右的中速增长,设想建立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但是,1992年邓小平南巡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之后,人们的观念和经济发展态势发生了巨大变化。
九五计划(1996~2000):宏观调控经济软着陆
“九五”计划时期,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面对的国内外环境,是历次五年计划实施中比较少见的。
国际上,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增强,1997年始发于泰国的金融危机迅速波及整个亚洲,对中国的出口、利用外资以及经济增长都带来了较大的冲击。
十五计划(2001~2005):指令计划退场市场配置资源
进入21世纪,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成就非凡: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胜利实现现代化建设前两步战略目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在这样的背景下,“十五”计划出台。
十一五规划(2006~2010):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十一五”规划纲要就提出了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一些基本政策。排名前列个转变是把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扩大消费需求,作为基本出发点来促进经济增长,实现由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增长,向消费与投资、内需与外需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十二五规划(2011~2015):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
前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0%,增长速度先进全球主要经济体。2012年,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决定,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三大战略”。